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政治保障
信息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日期:2025-01-16
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首次超過50%;新增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累計達14個,新增和累計數均居全國首位;入圍第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11家,累計認定企業數量超2000家,新增和累計數均居全國第一……一個個“首個”,一項項“第一”,彰顯著江蘇大地澎湃強勁的發展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取得新成效的背后,有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忠誠履職與監督護航。一年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監督專責機關職能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推動全省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扛起政治責任,健全政治監督“三化”機制
近日,省紀委監委派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根據年度重點監督臺賬,對駐在單位相關處室崗位職責及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等一一核對,結合前期監督結果,對下一步監督重點進行調整完善,確保監督更加精準有效。
以“一臺賬”形式開展監督工作,是江蘇深化政治監督的有效方法。省紀委監委積極探索依職責監督路徑,找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點任務、具體路徑和有力抓手,健全對賬監督、談話監督、協同監督機制,進一步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以對賬監督推動具體化。圍繞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總書記賦予江蘇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和“4+1”重大任務,建立責任清、情況準、可量化、可評價的監督臺賬,一項一項盯住抓好,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江蘇一貫到底、落實到位。
——以談話監督推動精準化。探索對同級領導班子成員和下級“一把手”開展調研談話監督,交流職責、反饋問題、交換意見,有力推動增強了做到“兩個維護”的堅定性、嚴守紀律規矩的自覺性、從嚴管黨治黨的責任感。
——以協同監督推動常態化。通過完善監督工作機制凝聚合力,通過建設數字監督檢查平臺提升效能,實現監督日常化經常化,增強監督全覆蓋有效性。
越到基層,政治監督就越要從實處發力。聚焦服務保障“一帶一路”標桿示范項目建設,連云港市紀委監委排查梳理出優化中哈物流基地服務品質等6大類25個重點監督項目,形成重點監督清單,并對照項目清單做實做細日常監督,定期約談項目指揮部、財務審計等部門負責人,摸排招標、審計等重點環節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及時掌握項目進展、實際成效,強化過程監督,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聚焦重點任務,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
保障國有資產盤活“煥新”,去年以來,國有資產清查利用專項監督在南通市通州區全面開展。區紀委監委督促全區各鎮(街道)、職能部門、國有企業及下屬公司黨委(黨組)切實強化責任,組織摸清資產底數、有效盤活利用,搭建全區數字國資監管云平臺,加強對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等環節權力運行的智慧監管和動態監督,累計盤清國有資產3399.28億元,盤盈90.92億元,新增財政可直接支配財力31.2億元。
主動把紀檢監察工作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和推進,護航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省紀委監委專門制定15條監督保障措施,緊盯國有資產清查利用、營商環境領域專項監督、護航鄉村全面振興、為基層減負等重點任務,督促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逐項梳理排查落實情況,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新質生產力的穩步發展、加快培育,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2024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圍繞黨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監督檢查,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在推進載體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和強化服務保障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形成支撐企業發展、產業協同的良好環境。
前不久,位于常州市新北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遇到棘手難題:產業升級對污水處理排放提出更高環保要求,原有方案不再適用,影響企業按期投產。
常州市紀委監委干部走訪了解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通過區營商環境平臺向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反饋,同時建立監督清單,推動職能部門找“痛點”、想對策,解決企業難題。在各部門的共同推進下,企業不僅順利獲得了排污許可,還成為全區同行的標桿。
卸包袱添干勁,激勵干部挺膺擔當
近日,位于淮安市洪澤區、總投資近10億元的綠色再生纖維產業鏈負碳基地項目主體建設完成,正在開展土建竣工驗收工作。項目預計今年5月建成投產,可年產10萬噸聚酯環保切片,實現碳減排12萬噸。
此前,為了保障項目如期順利開工,經多方論證,該區數據局對項目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五證聯發”工作容缺辦理。洪澤區紀委監委多方調查核實認為,容缺辦理出發點是為幫助企業實現時間、成本“雙減量”,該局相關工作人員并未謀取私利,決定予以容錯免責,同時跟進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手續的補充辦理。
改革創新、干事創業,探索過程中失誤在所難免。如何能讓黨員干部在改革發展中拋開顧慮,放開手腳敢想敢干?省紀委監委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準確運用“四種形態”,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指導各地探索建立能落地、易操作的容錯糾錯機制,細化容錯情形、優化容錯流程。同時,綜合考慮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后果影響等情況,對該容錯的大膽容錯,鮮明樹立“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的工作導向,努力讓干部在廉潔上“管得住手腳”、在事業上“放得開手腳”。
為清白者撐腰,向誣告者亮劍。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應澄盡澄”原則,綜合采用書面、當面、會議、通報等形式,在一定范圍內為干部澄清正名,及時消除負面影響,同時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切實維護黨員干部合法權益。
鹽城市紀委監委制定《失實檢舉控告澄清正名、查處誣告陷害行為操作指引》,2024年先后為8個黨組織、209名黨員干部澄清正名,查處誣告陷害行為14起,切實把營造信訪舉報良好秩序的各項舉措轉化為激勵黨員干部“闖創干”的強勁動力。
在抓好容錯、澄清正名工作的同時,拉起“掉隊者”,幫助受處分干部重整行裝再出發。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通過做細做實思想政治教育,用心用情開展跟蹤回訪,公平公正實施考核評價,幫助“跌倒干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